铁矿石长距离陆地输送项目解决方案

作者:小编 更新时间:2025-10-17 点击数:

  • 铁矿石长距离陆地输送项目解决方案

某露天工厂专注于铁矿石开采、加工与中转业务,核心物料为铁矿石(颗粒度8-50mm,含水率3%-6%,硬度高、磨损性强,易产生粉尘),需构建一条从山地矿山破碎区至厂区原料仓的长距离输送专线,打通“开采-破碎-输送-存储”全流程链路。该工厂地处起伏山地,输送路线需穿越3300米地形,且存在3个自然转弯,面临如下诸多问题:

3300米的输送路线因山地起伏限制,普通带式输送机需设置2个中转站点,不仅增加设备与土建投入,还因铁矿石硬度高、中转装卸频繁,导致物料损耗率达5.3%;单台普通输送机处理能力仅1500吨/小时,无法匹配工厂2000吨/小时的破碎产能,高峰时段铁矿石在破碎区频繁积压,最长滞留时间超6小时;中转环节与卡车运输的敞口设计,粉尘排放量达25mg/m³,远超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中10mg/m³的限值,周边环保投诉频发;山地140米的提升高度与3个转弯地形,让普通输送机无法直接适配,需大规模平整山体与搭建斜坡平台,既破坏生态,又增加额外成本;更关键的是,设备核心部件依赖外购,备件响应周期超30天,年均停机时间超90小时,严重影响工厂连续生产。

中瑞重工针对山地地形、铁矿石高磨损特性及露天环境,设计“核心输送设备+配套节点设备+自主高耐磨零部件”的全链条方案,确保系统适配性与可靠性。


项目需求与目标

核心需求

  • 参数要求:核心输送设备需满足处理能力≥2000吨/小时,带宽1400mm,输送长度3300米,适配3个水平曲线(转弯半径≥1200米),实现140米提升高度,采用多点驱动设计以应对山地重载;
  • 场景适配:设备需耐受山地露天环境的极端温差(夏季40℃、冬季-12℃)与多雨气候,核心部件(托辊、电机)防护等级≥IP55,机架需抗山地强风与雨水侵蚀,同时适配铁矿石高磨损特性;
  • 合规层面:粉尘排放量≤10mg/m³,设备需符合CEMA标准与国内环保规范,适配矿业行业铁矿石输送的环保要求;
  • 运维保障:核心部件(托辊、滚筒)使用寿命≥50000小时,依托国内服务网点实现常用备件响应≤7天,提供多语言操作培训,确保工厂运维团队独立操作。

核心目标

  1. 效率达标:输送系统处理能力稳定≥2000吨/小时,3300米全程无中转,彻底替代卡车中转模式;
  2. 环保合规:粉尘排放量控制在8mg/m³以内,铁矿石损耗率降至1%以下;
  3. 地形适配:设备平稳适配3个水平曲线与140米提升高度,无需大规模平整山体;
  4. 运维优化:设备年故障率≤0.6%,相比传统模式,年均维护成本降低35%,备件响应周期≤7天。

belt conveyor.webp


铁矿石长距离陆地输送项目解决方案

核心设备

针对3300米山地曲线路线、2000吨/小时重载及140米提升需求,中瑞重工为工厂定制生产1套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机,重点围绕“曲线适配、重载提升、露天耐用”优化:

  • 曲线与提升双适配:采用“多段曲线协同张力控制技术”,适配3个水平曲线(转弯半径1200米),配置中瑞自主研发的摩擦自调心托辊组(直径159mm,适配1400mm带宽),径向跳动≤0.4mm(优于国标0.5mm),72小时浸泡测试进水≤95g(优于中瑞标准100g),可自动修正皮带跑偏,避免山地转弯处铁矿石撒料;针对140米提升高度,设计“分段渐变坡度”(最大坡度≤15°,适配大倾角输送需求),配合ST3150/1400型钢丝绳芯输送带(拉伸强度≥3150N/mm,耐磨层厚度18mm,专项适配铁矿石高磨损),确保重载提升时皮带无打滑,输送带重叠130mm的密封结构进一步阻断粉尘逸散。
  • 多点驱动:采用“4点分布式驱动”设计,配备4台63kW变频电机(总功率252kW,防护等级IP55),搭配硬齿面减速器(传动效率≥96%),电机均匀分布于3300米路线的不同区段(尤其在提升段强化动力输出),避免单点驱动导致的皮带张力过大;带速设定为3.2m/s,通过PLC联动喂料系统实时调节给料量,确保2000吨/小时的稳定处理能力;驱动滚筒采用40Cr锻造材质(直径500mm),表面菱形橡胶包胶(摩擦系数≥0.45,耐磨性能提升60%),经超声波探伤与回火去应力处理,无内部裂纹,使用寿命超50000小时,应对铁矿石高磨损需求。
  • 山地露天耐用性强化:输送机机架采用热镀锌工艺(防锈等级达GB/T 13912-2002中的Zn12级),抗山地雨水侵蚀能力提升60%;在输送带上方加装可拆卸式透明PC防雨罩(倾斜角度18°,适配山地多雨排水),既便于巡检,又能遮挡暴晒与雨水,避免输送带老化;液压张紧装置配备油温控制系统,可在-12℃~40℃温差环境下稳定工作,自动补偿皮带因山地昼夜温差产生的热胀冷缩,确保曲线段与提升段的皮带张力稳定。

配套节点设备

为实现铁矿石从矿山卡车到输送机的顺畅流转,配套2类中瑞自主研发设备,参数与核心输送机精准匹配,适配铁矿石重载、高磨损特性:

  • ZRLS-TU1400型轮式卡车卸车机:安装于山地破碎区附近的原料接收区,带宽1400mm,处理能力200-1000吨/小时,适配工厂常用的50吨级自卸卡车(重载铁矿石运输专用)。设备配备2条液压可调坡道(坡度6.7°,符合山地重载卡车爬坡能力),卡车无需倒车即可直接驶上卸料,坡道底部加装双层橡胶密封裙边,减少卸车环节铁矿石粉尘逸散;同时配备高频振动给料装置(适配铁矿石高密度特性),可根据输送机运行状态实时调整卸料速度,避免铁矿石在接收区堆积,形成“卸车-输送”节奏匹配。
  • ZR系列料斗给料机:安装于卸车机与输送机之间,采用10cbm标准接收料斗(可选配更大容量,适配山地间歇性卸车节奏),配备18.5kW变频调速电机,可实时调节喂料量(1800-2000吨/小时),确保进入输送机的铁矿石流量均匀,避免过载或欠载;料斗内壁铺设15mm厚耐磨陶瓷衬板(专项应对铁矿石高磨损),顶部加装防尘罩与防雨沿,减少山地露天环境下的粉尘扬散与雨水进入,避免铁矿石受潮结块。

核心零部件

所有关键零部件均由中瑞重工独立生产,性能优于国标与CEMA标准,针对铁矿石高磨损特性强化设计,为工厂山地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支撑:

  • 托辊与滚筒:除曲线段的摩擦自调心托辊外,直线段与提升段选用自研高耐磨托辊(直径159mm),旋转阻力≤2N(优于国标3N),运行噪音≤45dB(优于国标55dB),表面经耐磨涂层处理,72小时浸泡测试进水≤95g,适应山地潮湿环境与铁矿石粉尘磨损;改向滚筒采用40Cr无缝钢管材质(直径450mm),表面经热喷涂碳化钨耐磨处理(抗磨损性能提升80%),椭圆度<1.5mm,确保皮带在山地起伏与曲线路线中平稳运行。
  • 清洁与安全部件:输送机头部、尾部各配备1套高硬度PU材质清洁刮刀(适配铁矿石残留清理),与输送带贴合度≥98%,有效清除皮带表面残留的铁矿石颗粒,避免物料粘连导致的皮带跑偏;同时配备“三重安全防护”——皮带跑偏开关(偏差超5mm自动报警)、紧急绳断系统(钢丝绳断裂时0.01秒内停机)、过载保护装置(电机过载时自动断电),符合国际矿业安全规范;卸料端加装无动力除尘溜筒(内置气流缓冲腔,适配铁矿石卸料粉尘控制),进一步降低山地卸料环节的粉尘排放。

long distance belt conveyor.webp


项目实施

前期勘测

中瑞重工派遣6人技术团队赴工厂现场,耗时15天完成三项关键工作:通过无人机航拍与全站仪测绘,构建3300米路线的三维地形模型,精准标记3个水平曲线的圆心位置、转弯半径及140米提升段的坡度分布,优化输送机机架安装高度,避开山地雨季积水区与松软山体(避免影响铁矿石重载输送安全);采集铁矿石样本在实验室测试流动性、磨损性与含水率,结合山地输送特点,确定托辊间距(1.3米)、皮带张力(25kN)等关键参数(适配铁矿石高密度特性);参考当地近5年气象数据(高温、低温、雨季分布),制定设备露天防护专项方案,如防雨罩倾斜角度、液压油温控阈值设定。

生产制造

所有设备与零部件在中瑞重工河北工厂生产,全程纳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,针对铁矿石高磨损、重载特性强化质控: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滚筒需通过24小时1.2倍额定负荷(按铁矿石重载设计)静载测试,无变形方为合格;托辊需经过1200小时空载试运行(模拟铁矿石粉尘磨损环境),验证密封性与旋转阻力;ST3150/1400型输送带需完成拉伸、耐磨与弯曲测试(专项测试铁矿石磨损工况),确保适配山地重载与提升需求。工厂派代表赴厂验收,所有参数均满足合同要求,尤其露天耐用性测试(高低温循环、淋雨测试、强风模拟)结果优异,完全适配山地铁矿石输送环境。

安装调试

中瑞重工派遣10人安装团队赴现场,采用“模块化拼接+分区段调试”模式,应对山地施工难题:将3300米输送机分为17段(每段190-200米),提前在工厂预组装,现场仅需螺栓连接与皮带硫化,大幅减少山地现场施工量(降低对工厂生产的干扰);安装周期仅35天(行业平均周期50天),且避开山地雨季;调试阶段分三步推进:先进行单设备空载测试(验证电机、托辊在山地电压波动下的运行状态,适配铁矿石重载启动需求),再开展卸车机-给料机-输送机的系统联动测试,最后通过72小时满负荷试运行(模拟山地高温、阵风工况与铁矿石连续输送),优化PLC程序,使输送机处理能力稳定在2050吨/小时,超出2000吨/小时的需求标准。

运维培训

为工厂8名运维人员提供18天专项培训,内容围绕山地铁矿石输送设备特性设计:涵盖山地露天设备的日常检查(托辊旋转状态、液压油位、防雨罩密封性、山体滑坡风险排查)、常见故障处理(皮带跑偏、电机过载、雨水导致的电气故障)与定期维护(托辊润滑、刮刀更换、雨季设备排水);针对铁矿石高磨损特性,额外培训“托辊磨损判断”“刮刀适配调整”等技能;培训采用中文、英语双语言操作手册与山地 铁矿石输送故障案例视频。依托中瑞重工国内服务网点,常用备件可通过区域仓库快速调配,响应时间≤7天,同时开通24小时多语言技术热线,确保工厂山地矿区的运维需求及时响应。


项目成效

项目投产后,设备在工厂山地露天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,各项指标均超预期,为工厂创造显著价值:

  • 效率提升:3300米全程无中转输送,输送机实际处理能力稳定在2050吨/小时,完全匹配工厂2000吨/小时的破碎产能,高峰时段再无铁矿石积压;输送周期从传统“输送机+卡车中转”模式的8小时缩短至1.6小时,每年减少因输送不足导致的生产停机时间约50小时,间接提升产能价值;3个水平曲线的顺畅适配,省去2个中转站点的投入与维护成本,同时避免了中转环节5.3%的铁矿石损耗,按年输送量1500万吨计算,每年减少损耗约79.5万吨。
  • 环保合规:全系统密封设计使粉尘排放量从25mg/m³降至7.5mg/m³,远超国家标准,工厂自此未再收到周边环保投诉,避免环保处罚风险;铁矿石损耗率从5.3%降至0.8%,物料利用率大幅提升;防雨罩与密封输送带的设计,使雨季铁矿石结块率从10%降至1.5%,无需额外破碎工序,既节省能耗,又减少山地雨水对铁矿石处理的影响。
  • 山地适配:设备核心部件(托辊、滚筒、电机)运行超35000小时无大规模更换,日常仅需定期更换输送带与清洁刮刀,年均维护频次从12次降至3次,维护成本降低40%;即便在山地-12℃~40℃的温差、强风与多雨环境下,设备年故障率仅0.4%,远低于0.6%的目标,从未因极端天气或山体地形出现重大故障;工厂计划产能二次升级时,仅需微调电机功率与PLC程序,即可适配2200吨/小时的新需求,设备扩展性完全超出预期。
  • 节约成本:相比传统模式,省去2个中转站点的土建与设备投入,同时避免山地平整导致的生态破坏(符合矿业环保要求);本地化运维服务使备件响应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,年均停机时间从90小时降至22小时,间接减少经济损失。

工厂项目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之前最担心140米提升和3个曲线的输送稳定性,中瑞重工的设备不仅把3公里路线走得稳,还扛住了夏天暴雨和冬天低温,应对铁矿石高磨损也没压力。上次托辊需要更换,零件2天就送到了,技术师傅远程指导我们自己就换好了,一点没耽误生产。后续我们拓展其他矿区,肯定还会优先选择中瑞的方案,毕竟设备适配性和服务都很贴合我们矿业的需求。”

long distance conveyor.webp


中瑞重工的核心优势

  1. 定制化能力:针对工厂山地3个曲线、140米提升及铁矿石重载高磨损特性,依托自主研发的“曲线张力控制技术”与“分段驱动设计”,仅2.5个月即完成全套方案定制,相比国际品牌5个月以上的设计周期,大幅缩短项目落地时间;同时结合山地气候与矿业环保要求,优化设备防护与粉尘控制结构,确保适配性与可靠性。
  2. 设备多样:从轮式卡车卸车机、料斗给料机到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机,全系列设备均为中瑞自主研发,参数无缝匹配(如卸车速度与喂料量精准协同、输送机与山地地形的坡度适配、部件耐磨设计与铁矿石特性匹配),避免不同品牌设备的兼容性问题;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,性能优于国标与CEMA标准,确保系统整体可靠性。
  3. 服务保障:依托国内覆盖广泛的服务网点与备件仓库,实现常用备件7天内响应,24小时多语言技术热线快速解决工厂山地矿区的运维难题,彻底摆脱依赖进口备件的漫长等待,尤其适配矿业这类交通不便区域的运维需求。


Copyright © 2002-2024 Zoomry Group Company Limited

微信

+86-13164016717

邮箱

[email protected]